撰稿、摄影、编辑:教育学院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,促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学术交流,2025年7月23日,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。本次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全国74所高校的440余名优秀学子报名,最终263名同学正式入营。
云端相聚启新程 教育报国谱华章
7月23日上午9时,夏令营开营仪式在腾讯会议主会场隆重举行。教育学院副院长许欣主持开营仪式。
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汉军作了题为《传承·创新·同行》的开营致辞。李书记强调,作为工信部直属高校中唯一拥有教育学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学院,北理工教育学院始终秉承"延安根、军工魂"的红色基因,致力于培养"教育报国"的卓越人才。他特别指出:"看到报名系统中440余份申请材料,特别是许多同学在科研创新、社会实践中的突出表现,让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!"。
学院院长嵩天教授全面介绍了学院发展和学科情况。作为人工智能+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,嵩院长重点阐述了学院"文工融合"的学科特色,展示了学院在智慧教育、工程教育学等领域的各项研究成果。"我们正推进'人工智能+教育'的跨学科研究,期待与各位共同探索教育变革的新路径",嵩院长的介绍让营员们对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培养方向有了清晰认识。
名家讲座指迷津 学术前沿启思考
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研究员带来《研究生教育前沿领域与论文写作》专题讲座。周老师系统梳理了研究生教育的16个前沿领域,特别强调"问题意识培养"和"学术规范养成"的核心价值。他指出:"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好选题、好论证和好文字,选题应自己感兴趣、大小适宜、值得研究且可以研究。"营员们纷纷表示,这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。
教师教育与教育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老师以《"新手"研究生怎么做:三要、三能、三不要》为题,用生动案例解析研究生成长路径。他提出的"要保持学术好奇心""要培养跨学科视野""要建立学术共同体意识"三大要点,引发了营员们的深度共鸣。
分会场工作坊展特色 学科交叉促创新
下午14时,三个研究所分会场同步开展专题工作坊。高等教育与工程教育研究所聚焦"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培养",教育治理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探讨"未来教师的'不可替代性'",智慧教育与数字学习研究所则围绕"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变革"展开研讨。各分会场通过分组讨论、集体交流等形式,促进营员与导师的深度互动。
工作坊特别设置了"1分钟自我介绍""小组观点形成""专家点评"等环节。营员们积极发言,就教育数字化转型、教师专业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许多营员表示:"这种参与式学习体验让我们提前感受到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氛围,也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。"
立德树人担使命 教育强国向未来
本次夏令营虽然采用线上形式,但通过精心设计的议程和互动环节,实现了"云端相聚心相连"的效果,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时代,为营员们提供了"学术盛宴、思想碰撞、成长启迪"的多元平台。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。学院将继续秉持"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"的初心使命,为培养新时代教育领军人才而不懈奋斗。期待金秋时节,与优秀学子们再聚北理工,共同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!
(审核:李汉军、许欣)